您好,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郴州分市场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关于发布2025年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省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第一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31日

附件

郴州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省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第一批)

一、银屑病多靶点调控新药创制与临床转化关键技术

需求单位: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榜题银屑病多靶点调控新药创制与临床转化关键技术

支持金额:≤5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围绕南岭特色药用植物资源,针对银屑病复杂发病机制,构建了“多靶点协同筛选-类药性预判-体内外药效验证”三位一体的抗银屑病小分子候选药物研发体系。建立涵盖IL-17A/TNF-α/NF-κB等关键通路的分子对接筛选模型,实现从传统药用植物中高效发现多靶点活性小分子。通过抗银屑病小分子候选药物研发体系,系统地从南岭药用植物中筛选出1-2个创新药物,利用系统的临床前成药性研究方案研究南岭药用植物中小分子药物的抗银屑病成药性,为后续开发南岭药用植物1.2类中药外用制剂获取临床研究批件打下坚实基础。对南岭药用植物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筛选出的创新药物对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式,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标清单:当前银屑病系统治疗中,生物制剂疗效显著但价格高昂且需注射,患者依从性差且经济负担重;口服小分子药便利性提升,长期安全性需验证。目前针对IL-17A等核心靶点的高效、安全外用制剂尚属空白,无法满足轻中度患者便捷精准控制皮损的需求,尤其是针对IL-17A等靶点的外用创新药及基于天然产物的系统治疗原研药仍稀缺,现针对银屑病多靶点调控新药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建立一套成熟的银屑病筛选模型,获得1-2个基于南岭药用资源的抗银屑病小分子候选药物实体(结构明确,纯度≥95%),开发1-2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屑病创新外用药物(如新型靶向IL-17抑制剂),申请发明专利≥2项。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完成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质量标准、制剂工艺、稳定性、药效学等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2.形成符合规范的完整临床前研究资料包1套(含药效、毒理、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等)。申请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试验批件(IND)≥1个,并获受理,适应症明确为银屑病;

3.获得三批中试规模样品,完成成本可控性分析报告;

4.制定新药质量标准草案1项。

二、一体化飞秒激光双频相控器的研究与应用

需求单位:湖南阿秒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8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一体化飞秒激光双频相控器的研究与应用需求,源于飞秒激光技术在精密制造、生物医学、光学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双频激光的相位精确控制,以满足高精度、高稳定性应用场景的需求。

目标清单:飞秒激光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增材制造、医学、半导体计量等。双频相控器能够实现对飞秒激光脉冲的精确控制,一体化设计能够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便携性和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为拓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范围,现针对一体化飞秒激光双频相控器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在大于1MHz的情况下,实现单脉冲宽度≤1ps,单脉冲能量≥200uJ,相位角调节范围0°~45°;

2.光束质量:M2≤1.5;

3.光谱适应范围405nm/450nm;

4.MCU的I/O口主频≥500MHz;

5.MOS管的开关总和时间小于5ns;

6.功率稳定性:连续工作96h,衰减不超过1.5%;

7.激光器模组产品外形尺寸:不超过220mm*160mm*150mm(长宽高);

8.建成中试线1条,整套激光器成本低于10万元。

9.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三、郴州市耒水流域重金属铊预警体系研究

需求单位:郴州市苏仙生态环境监测站

支持金额:≤5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为保障郴州耒水流域饮用水安全与生态健康,本项目致力于攻克当前耒水流域铊污染预警的两大瓶颈:僵化单一预警阈值(0.1μg/L)导致响应迟滞或频繁误报,以及依赖离线实验室设备、缺乏实时监测手段。核心研发内容包括:(1)动态智能预警体系-通过陆域-河流耦合模型模拟,建立分级预警阈值(按降雨等情境动态优化);(2)基准支撑风险管理-补充不少于7种典型水生生物铊毒理实验数据,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流域淡水生物铊基准;(3)高灵敏在线监测设备—基于X射线荧光法开发痕量铊传感系统(检测限≤0.01μg/L),实现现场快速检测。三大技术闭环形成“监测—预警—防护”体系,显著提升污染响应效率,保障饮用水和水生态环境安全。

目标清单:郴州作为有色金属之乡,铊污染风险高,铊检测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这些检测方法及设备灵敏度较高、性能可靠,但仪器价格昂贵、携带不便,不适于大规模布设,难以实现真正的在线监测,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可现场应用的检测方法技术及设备,现针对郴州市耒水流域重金属铊预警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采用机理过程、数理模型相结合的建模与模拟,重构与预测陆面流失及河流铊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开发流域关键断面铊智慧预警模型1套,模型预报误差范围为±30%,响应时间小于30min;基于不同情境(如降雨特点、铊污染物泄露等),建立铊分级预警体系1套;任务书签订后一个月内提交1套铊预警阈值数据;

2.新增不少于7个耒水流域典型水生生物物种或国际通用模式生物的铊急慢性毒理实验数据,实验浓度范围至少应覆盖0.02μg/L-1000mg/L;提交符合HJ831-2022的保护淡水生物铊基准技术报告1份;

3.开发基于X射线荧光法的铊在线监测传感系统设备1套;测量范围0.01~100μg/L,准确度±10%,重复性±5%,检测时间<10min;对铊的检测限≤0.01μg/L,定量下限≤0.05μg/L;申请发明专利1项。

四、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实现机理及关键技术与装备

需求单位:郴州市百福新能源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10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陆上风电机组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据此测算,2023年退役机组可达到980台,装机容量为54.6万千瓦;到2025年将达到1800多台,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到2030年将超过3.4万台,装机容量约4500万千瓦。基于此,提出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实现机理,提出适用于不少于2种新能源发电类型的场站电机并网方案,构建弱电网主动支撑需求与新能源场站实际调节能力量化评估方法,研制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双馈电机并网和控制装置。

目标清单:当前,新能源“低惯量、弱支撑”特性使其难以承担类似常规电源的电网支撑角色,为破解这一瓶颈问题,亟需研究“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新型发电拓扑、关键技术及成套并网装备,现针对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探明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实现机理,提出适用于不少于2种新能源发电类型的场站电机并网方案;

2.新能源场站双通道并网装备能量传输效率大于95%;具备4倍额定电流持续时间不小于15s的过载能力,电机转速调节范围为额定转速的±30%;

3.电机并网装置功率控制调节响应时间不大于30ms,机械惯性时间常数不小于5s;

4.构建弱电网主动支撑需求与新能源场站实际调节能力量化评估方法,包括惯性、阻尼等指标5个以上;

5.研制类常规电源型新能源场站双馈电机并网和控制装置,单台套并网装备功率不小于200kW并完成验证;

6.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五、郴州锂云母矿选别新工艺及伴生钨锡铌钽多金属综合回收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需求单位: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金额:≤5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针对低品位复杂锂云母多金属资源(原矿Li2O≤0.23%),通过研发低能耗高效碎磨技术、粗粒抛废高效预富集技术、铁锂云母专属捕收剂和粗粒云母强化浮选技术、钽铌钨锡多组分综合回收技术,突破风化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铁锂云母及伴生钨锡钽铌多金属矿现有选矿技术瓶颈,建成1000万吨/年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铁锂云母多金属矿选矿示范工程。

目标清单:郴州锂资源储量丰富,多为风化钠长石化花岗岩铁锂云母,伴生钨锡钽铌等高价值稀有金属,资源潜力巨大,但原矿锂含量低(Li2O≤0.23%)、云母类型多样、风化泥化严重、伴生组分复杂,导致锂选矿富集困难、伴生金属回收率低、尾矿综合利用不足,严重制约规模化开发,现针对郴州锂云母矿选别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4mm粒度下,废石抛除率达50%以上;

2.云母精矿锂富集比达10倍以上,锂浮选作业回收率达92%以上;

3.钽铌钨锡综合回收率达20%以上;

4.铁锂云母精矿Li2O≥2.3%,锂回收率≥68%;

5.建成1000万吨/年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铁锂云母多金属矿选矿示范工程,产线改造后的每吨原矿选矿成本小于52元;

6.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六、高性价比竹纤维增强复合管材制造关键技术攻关

需求单位:湖南协成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5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为了实现“以竹代塑”目标,在确保管材性能的前提下,极大提高管材中的竹纤维含量,有效降低成本。本项目针对高含量竹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问题和加工过程中竹纤维降解难题,研制高性价比竹纤维(BF)改性PE复合材料;针对竹纤维(BF)的各组份特点,运用先进的分子偶联与键合原理,进行聚合物与竹纤维的各组份偶联分子结构设计,研究先进BF的表面活化与包覆技术,保证BF与聚合物基体之间优良的界面结合;针对常规加工条件下竹纤维的高温降解与碳化问题,综合运用配方优化、低温风冷挤出工艺、挤出螺杆各段优化设计与组合、改造的自适应温控系统等系统创新技术,研究BF/PE复合管材的低温节能制造技术;利用硼系、氮系、磷系、硅系阻燃剂复配技术,解决BF/PE复合管材阻燃性难题。

目标清单:针对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差、高填充加工难、装备自动化水平低等共性难题,现针对该竹纤维增强复合管材制造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突破竹纤维高温碳化抑制、50%填充量下性能保持、3000mm螺旋管精密成型等“卡脖子”技术,创新分子界面工程、智能装备数字孪生、低碳循环工艺等前沿技术,开发LG107偶联剂设计、多尺度界面构建、多段螺杆优化等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低温风冷挤出、自动化缠绕成型等核心工艺。管材界面剪切强度≥8.5MPa,竹纤维含量30-50%(密度≤1.2g/cm3),管材环刚度≥12kN/m2(DN3000),自动化率≥95%;应用该产品的市政管网寿命≥50年;

2.建成绿色高效的竹纤维增强复合管材制造生产线1条;

3.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七、汽车乘用车车身高温原厂漆开发与示范应用

需求单位:湖南帝京新材料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8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本项目开发适用于B1B2(湿碰湿,免中涂)涂装工艺的高温车身涂料。(1)研发水性化、低碳、低VOC车身漆树脂材料,包括丙烯酸、聚氨酯及聚酯各1种,实现进口替代;(2)低VOC含量控制及漆膜高耐候性能配方设计,VOC含量符合GB/T 38597-2020标准,其中B1及B2色漆溶剂含量,分别降低到产品5%-10%及10-15%;漆膜人工氙灯耐老化提高到>3000h;(3)涂装工艺研究优化,解决B1B2工艺涂层混层扰色、发雾晦涩问题,优化表面粗糙度大(Ra≥0.3)的金属基材施工性能,提升涂层外观水平。漆膜长波Lw由15降至5,短波Sw由30降至20,DOI由80提升至88,R由5提升至7。

目标清单:汽车车身原厂漆是汽车出厂前统一涂装所用的工业涂料。技术壁垒由“材料配方研发—工艺控制—服务网络”三重维度构成,现针对汽车乘用车车身高温原厂漆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开发适用于B1B2(湿碰湿,免中涂)涂装工艺的高温车身涂料。

1.水性化、低碳、低VOC车身漆树脂材料研发,研制丙烯酸、聚氨酯及聚酯树脂材料,其中丙烯酸固体含量68-72%、酸值5-14KOH mg/g、羟值100-160KOH mg/g;聚氨酯固体含量25-40%、酸值10-40KOH mg/g、羟值30-200KOH mg/g;聚酯固体含量50-70%、酸值10-50KOH mg/g、羟值100-200KOH mg/g。

2.低VOC含量控制及涂膜高耐候性能配方设计,VOC含量符合GB/T38597-2020标准,其中B1及B2色漆溶剂含量,分别降低到产品5%-10%及10-15%;漆膜人工氙灯耐老化提高到3000h以上。

3.涂装工艺研究优化,解决B1B2工艺涂层混层扰色、发雾晦涩问题,优化表面粗糙度大(Ra≥0.3)的金属基材施工性能,提升涂层外观水平。漆膜长波Lw由15降至5,短波Sw由30降至20,DOI由80提升至88,R由5提升至7。

4.研发适用于B1B2涂装工艺的水性车身涂料新产品1项;研发产品配套树脂材料3种;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企业标准1项。

5.新增年产2000吨的汽车乘用车车身高温原厂漆中试线1条。

八、3D打印制备高强球墨铸铁精密铸造用高质量砂型模具的关键技术

需求单位:湖南明柯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5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3D打印快速制备球墨铸铁用砂型模具技术存在砂型模具结构强度低,铸造过程发气量较高等缺陷;同时3D打印装备的适应性相对较低,对砂子要求非常高。所以亟待提高3D打印砂型模具的结构强度,降低3D打印砂型模具的发气量和提高铸造过程中的排气性,在砂型方面提高现有砂型模具3D打印装备的适应性,同时提高球墨铸铁类壳体的整体强度,提高球墨铸铁内部组织的致密度。

目标清单:现针对3D打印制备高强球墨铸铁精密铸造用高质量砂型模具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开发新型复合粘结剂,砂型结构强度≥4MPa,发气量≤7.5ml/g,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配比;

2.球墨铸铁石墨球化级别1-2级,石墨大小≤2级,抗拉强度≥700MPa,采用Procast模拟优化浇注工艺,3D打印砂型模具铸造出的铸件的产品成品率≥97%;

3.3D打印系统成型精度≤0.3mm,打印速度≤15s/层,打印效率≥150L/h,适配黏土砂等5种以上材料;

4.新产品开发周期从60天缩短至6天内,批量生产周期缩短60%,生效率提高3-5倍;

5.铸造车间粉尘浓度从50mg/m3降至10mg/m3以下;

6.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7.建设年产300套以上的生产线1条。

九、大容量安全高能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与示范研究

需求单位: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10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项目针对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解液含量为0)依然存在电解质价格昂贵、大面积硫化物电解质隔膜制备及大容量电芯制备困难等问题,借助先进的原位电镜与冷冻电镜表征与电化学测试,开展无/低硫化锂原料的低成本硫化物电解质合成,大面积、无缺陷硫化物电解质隔膜的制备,结合电池正负极界面改性,实施大容量、安全高能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与示范研究,扩展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锂电池的应用场景,实现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在我市产业落地,助力我市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市科技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目标清单:针对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解液含量为0)依然存在电解质价格昂贵、大面积硫化物电解质隔膜制备及大容量电芯制备困难等问题,现针对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解液含量为0)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实现无/少硫化锂原料的高离子电导硫化物电解质(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揭示杂质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机制。指标参数:离子电导率≥8mS/cm;

2.实现大面积、无缺陷硫化物电解质隔膜制备,阐明缺陷对隔膜性能的影响规律。指标参数:隔膜离子电导率≥2mS/cm;尺寸≥5cm×7cm,无裂纹、针眼等缺陷;

3.完成大容量安全高能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的量产,探明工艺对软包电芯性能的影响规律。指标参数:电芯容量≥5Ah,能量密度≥350Wh/kg@0.33C,最高放电倍率≥10C,循环寿命≥500次@2C/4C(80%),针刺不起火、不爆炸;

4.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十、基于绿色智能制造的ODA单体和PI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需求单位:湖南贝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金额:≤800万元

主要需求简述:本项目聚焦聚酰亚胺单体ODA及聚酰亚胺(PI)新材料领域“卡脖子”环节。拟通过本项目解决国内4,4'-ODA高成本、低质量、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解决国内3,4'-ODA商业生产空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新型芳纶材料国内空白。利用生产高质量的单体,制备高性能的PI新型泡沫材料,采用新型发泡技术,优化工艺,提升性能。实现年产2万m³PI泡沫产业化,满足舰艇、5G基站等高端场景需求,打破国外垄断,推动绿色智能制造。

目标清单:在聚酰亚胺材料领域,国内能量产中低端PI薄膜,高端电子级PI依赖进口,ODA单体生产面临高污染、低纯度困境,关键品种3,4'-ODA未国产化,现针对ODA单体和PI新材料提出如下技术需求:

1.ODA加氢:二硝基二苯醚转化率≥99.9%,选择性≥99.6%;氢耗≤70kg/吨;反应条件低温(70-110℃)、低压(0.6-1MPa);催化剂套用≥10次(间隙式),成本降低50%。

2.分离提纯:废盐回收率≥80%;提纯水耗≤6吨/吨;ODA纯度≥99.9%。

3.PI发泡:拉伸强度≥250KPa,5%热失重温度≥500℃,可持续使用最高温度为300℃;低耐可至-220℃;导热系数:≤0.036W/m•K(23℃±2℃)。

4.实现年产2万m3PI泡沫的产业化目标,且产品满足舰艇、5G基站等特殊场景的需求,为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源:郴州市科技局

主办单位: 郴州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 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郴州市科学技术局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湘ICP备10209074号-33

公安备案号 :  43110302000213